首页 移动设备 数码新酷

五个智能手表设计原则:大屏小屏没什么不同

最近,一名人体工效学的专家向我们讲述了设计智能手表的最佳方法。以下为原文: 五年前,我创造了“交互设计的人体工效学”这个术语,目的是解释将如何物理的工效学原则应用于用户界面设计上。在那时,很多人都以为工效学只是适用于3维的、有形的产品,其中物理调整和舒适性被认为是关键(比如说办公椅)。

但是,现在流行的一些电子设备需要一种非常规的设计,因为这些设备所需要的手势控制和触摸界面都与日俱增。这意味着设计这些产品将会成为很大的挑战。

因此,现在的屏幕清晰度和触摸屏敏感度一直在提高。设计者对基于动作的交互系统也更加关注。但是,要想设计出一款好的产品,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。

五个智能手表设计原则:大屏小屏没什么不同

智能手表是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主体。不幸的是,目前的智能手表在设计上都存在一些错误的偏见,不管是外形还是功能。所以,下面有五个令人惊讶的智能手表设计原则供大家参考。

智能手表并不是缩小版的智能手机

关于智能手表的设计,其中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它是按比例缩小的智能手机,或是智能手机的“第二屏幕”。这种观点忽略了这两种设备之间关键的不同点,即使这些差异很小,但却很关键。

五个智能手表设计原则:大屏小屏没什么不同

从工效学的角度来说,智能手机是携带在身上而智能手表却穿戴在身体上。从情感上的角度来说,智能手机是一种工具而智能手表却最初被当做一种装饰品。当谈到使用者交互时,智能手机在不用的时候其交互功能是暂停的,而智能手表的交互功能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。

因此,相对于模仿体型大的智能手机的设计,根据产品特性对可穿戴设备进行物理和交互设计才是正确的方法。

可穿戴并不意味着只能穿戴

可穿戴电子设备最终会成为司空见惯的事物,但目前对于佩戴者来说它们还是一种新奇的事物。因此,现在的智能手表在功能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。事实上,高能见度的智能手表能使用户更加容易与其他人交流信息。例如,可以将智能手表当作情绪变色戒指—一种有选择的分享信息的工具(如照片)。如果智能手表能够为他人打开信息的大门,而不仅仅是自己,那么戴表的用户将会更乐意去与他人分享信息。因为在使用手机去和他人分享信息时,需要将手机朝向某个人,这种姿势会很尴尬。

戴在身体上并不意味着符合人体工效学

说到姿势,请记住将一款设备穿戴在身上虽然避免了携带的麻烦,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和设备之间可以更好的交互。当使用一款智能腕带时,如果你需要操作触摸屏,那么你的一只手需要向内旋转,另一只手也需要抬起来才能操作。虽然做这些姿势不是很困难,但做很多次也是很不舒服的。因此,设计者需要将这个原则牢记于心,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次数。

五个智能手表设计原则:大屏小屏没什么不同

小显示屏和大显示屏并没有多大不同

出人意外的,智能手表的小屏幕更加相似于电视机上的那种大屏幕,而不是平板和手机的屏幕。非常大和非常小的显示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交互模型:它更多的是消费信息而不是产生信息,因此更加依赖于有限的数据输入。然而,这种相同点可以使智能手表成为和大显示屏进行交互的有效工具,比如用智能手表远程控制电视机。

视觉和触觉是平等的

使用智能手机时,视觉是主要的而触觉是次要的。我们经常把手机调成振动以减少分散注意力,所以当和手机直接交互时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视觉显示。相反的,智能手表本来就持续不断的显示视觉信息(毕竟它还是手表)。但作为一个和皮肤直接接触的可穿戴设备,触觉反馈将会更加突出。因此总结的来说,触觉反馈和视觉反馈同等重要,有时甚至更加重要。

有时候,当设计新的事物时,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框架和参考物。说到设计智能手表,如果一开始就将其限定在“一款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机”这个定义内,那么将会使思路变得极其狭窄,产品最终也会因此失败。


官方微博/微信

每日头条、业界资讯、热点资讯、八卦爆料,全天跟踪微博播报。各种爆料、内幕、花边、资讯一网打尽。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,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。

↑扫描二维码

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?

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?

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:

1.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;

2.在添加朋友里,搜索关注TechWeb。

手机游戏更多